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报恩北宋 1058 — 1111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报恩一○五八——一一一一),本名刘钦宪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
未冠,举方略,擢上第,调官大名
厌尘世,请于朝,遂就北京福寿寺祝发为僧,神宗赐名报恩
后游历诸方,参曹洞宗大师投子义青,即悟心要。
义青卒,诏居随州大洪山
崇宁中,又诏住东京法云寺,阅岁仍归大洪
政和元年卒,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二。
有语录三卷,著《曹洞宗派录》等。
范域所撰《塔铭》(《湖北金石志》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
报恩
卫之黎阳人
族刘。
世以武进
家喜事佛。
母牛氏。
祷子于佛。
梦佛指阿罗汉𢌿之而妊。
既生有殊相。
未冠。
方略
擢上第。
调官北都。
喟然叹曰。
是何足了此生。
请于朝。
欲谢簪缨。
求出世法。
上诘其故。
对曰。
臣祖死王事。
思报厚恩。
惟有薰修之功。
庶资冥福。
神宗叹异。
亲洒宸翰。
赐名报恩(俗名钦宪)。
就北都福寿寺
祝发受具。
游历诸方。
投子青禅师之道。
而往依焉。
识其法器。
一日凌晨入室。
问。
天明也未。
师曰。
明矣。
曰。
明则捲帘。
师从之。
顿尔开悟。
心地洞然。
亟以所得白青。
韪之。
留付巾匜。
颇有年数。
顺世。
丞相韩公缜。
河南
延住嵩山少林
席未煖。
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
命师居之。
大洪
基搆甚大。
而芜废久。
师辟荆榛蓬藋。
为像设堂。
皇化豺狼狐狸。
为钟鱼梵呗。
更定禅仪。
大新轨范。
由是大洪精舍壮观。
天下禅林。
崇宁二年
有诏命。
东京法云。
驸马都尉张公请也。
师志尚闲远。
阅岁恳还林泽。
朝廷重违其请许之。
径诣嵩山
旋趋大阳。
大洪虚席。
守臣乞奏还师于旧。
固辞弗获。
复坐道场。
凡前日之未遑者。
咸成就焉。
师勤于诲励。
学者辐凑。
五百人
振宗风。
而戒律严甚。
终身敝衣。
略不加饰。
赐紫方袍。
卒盘辟不敢当。
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
皆无复措意矣。
政和改元
坐化。
塔于南塔。
师异时。
欲筑室退居之所也。
寿五十四。
坐夏三十二。
弟子嗣法出世者。
一十三人。
有语录三卷集。
曹洞宗派录。
受菩提心戒文。
落发受戒仪文。
皆行于世。
丞相张无尽
于师深相契信。
尝以书问三教大要。
师答曰。
西域道宗多途。
要其会归。
不出有无四见。
谓有见。
无见。
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也。
盖不即一心为道。
则道非我有。
名外道
不即诸法是心。
则法随见异。
名邪见
如谓之有。
有即有无。
如谓之无。
无则无有。
有无则有见竞生。
无有则无见斯起。
若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
犹是也。
夫不能离诸见。
则无以明自心。
无以明自心。
则不能知正道。
故经云。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又曰。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以此论之。
邪正异途。
正由见悟殊致故也。
故清凉以老庄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
易谓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自然太极为因。
一阴一阳为道。
能生万物。
则是邪因。
计一为虚无。
则是无因。
尝试论之。
夫三界唯心。
万缘一致。
心生故法生。
心灭故法灭。
推而广之。
弥纶万有而非有。
统而会之。
究竟寂灭而非无。
非无亦非非无。
非有亦非非有。
四执既亡。
百非斯遣。
自然因缘。
皆为戏论。
虚无真实。
但是假名。
至若谓太极阴阳。
能生万物。
常无常有。
斯为众妙之门
阴阳不测。
是谓无方之神。
虽圣人示悟多端。
然既异一心。
宁非四见。
若虚无为道。
道则是无。
若自然太极阴阳为道。
道则是有。
常无常有。
则是亦无亦有。
阴阳不测。
则是非有非无。
先儒以妙万物为神。
则非物。
物物则亦是无。
故西天诸大论师。
皆以心外有法。
为外道。
万法惟心。
为正宗。
盖以心为宗。
则诸见自亡。
言虽或异。
未足以为异也。
心外有法。
则诸见竞生。
言虽或同。
未足以为同也。
儒家圣人。
非不知之。
乃存而不论耳。
西天外道。
皆大权菩萨。
示化度人。
横生诸见。
曲尽异端。
以明佛法。
是谓正道。
是谓圣人。
顺逆皆宗。
非思议所能知矣。
故古人有言。
缘昔真宗未至。
孔子且以系心。
今知理有所归。
不应犹执权教。
然知权之为权。
未必知权也。
知权之为实。
斯知权矣。
是亦周孔老庄。
设教立言本意。
一大事因缘所成。
始成终也。
然则三教一心。
同途异辙。
究竟道宗
本无言说。
维摩大士。
孰能知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段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
真宗咸平五年将仕郎仙游,筑孔庙,兴学校,扶植风教。
全宋诗
段全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真宗咸平中仙游
事见《万姓统谱》卷一○一。
全宋文·卷一九五
段全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多学能文。
咸平五年仙游县,尝迁学于县南,作孔子像,据《三礼图》作七十二子像,以扶植风教,作兴士类,邑人慕之。
见《万姓统谱》卷一○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宜北宋初 941 — 9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1—986 【介绍】: 兖州曲阜人字不疑
孔子四十四代孙,孔仁玉长子。
进士不第。
太祖乾德中诣阙上书,述其家世,诏以为曲阜主簿
太宗召问孔子世嗣,诏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
通判密州,迁殿中丞
雍熙三年随军北征督军粮,涉拒马河溺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清觉北宋 ? — 1121年9月26日
清觉
号本然
洛京登封孔氏子。
宣尼五十三世孙也。
父䜣。
进士
有隐德。
母崔氏。
师幼而颖悟。
习儒业。
熙宁二年
阅法华经有省。
求出家。
父母许之。
汝州龙门海慧大师剃染。
海。
会器之。
嘱其南询。
初参峨眉千岁和尚
蒙指诀。
舒州浮山。
结庵于太守岩。
宴坐二十年。
似有省发。
元祐八年
至杭入灵隐寺
随众居止。
有汪罗二行人。
求师心要。
一言而中。
千里响应。
参叩之士。
风雨而至。
寺主
以寺后白云山庵。
俾居之阐化。
自立宗旨。
著證宗论。
三教编。
十地歌。
皆依仿佛经而设。
人称为白云宗
大观元年
卓庵湖州千金市
复至乌程菁山。
卓锡得泉。
结庵而居。
名曰出尘。
徒众复邀归正济寺。
正济。
旧讲华严经处也。
立说。
专斥禅宗。
觉海愚禅师
力论其非。
坐流恩州
宣和二年
弟子政布等。
陈状被旨放还。
次年八月
作偈投太守游公请。
九月二十六日为别。
至期而化。
灵骨舍利。
归葬馀杭南山
白云之道不淳。
讥议归之宜矣。
至诋与白莲相混。
特以无妻子为异。
则亦太甚。
然其持守精谨。
于患难生死之际。
脱然无碍。
去常人亦远。
予故取其行。
已而恨其为言也。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清觉字本然
姓孔氏曲阜人
少颖异别群,常有逸志。
偶读《法华经》,因之有省,竟尔出家。
元祐八年,至灵隐,后建白云庵以居。
开阐玄化,自立一宗,曰“白云宗”。
大观时,毁教风炽,清觉著《證宗论》,多所辨正指斥。
当时为忌者发之,编管广南思州
后放归,作偈投太守游公,指日为别,至期而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
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哲宗元祐中武陵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
以荐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
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
有《集》。
全宋诗
姚孳字舜徒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一作慈溪(今属浙江)人(《宝庆四明》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释褐县尉
哲宗元符中,历提举成都府路荆湖南路常平江东转运副使
卒于知夔州任上。
《乾道四明图经》卷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姚孳字舜徒,以字行,又号过云居士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熙宁九年进士
尉掾,知桃源县,奏课为天下第一。
元符召对称旨,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
崇宁中泗州政和中江东转运副使
后除直龙图阁、知夔州,卒于官。
宝庆四明志》卷八,《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四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兖州曲阜人
孔子四十四代孙,孔宜弟。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真宗时殿中丞通判广州,以清洁闻,及被召,蕃酋争持宝货以献,皆慰遣之。
召改太常博士,令知曲阜县,专主祠庙。
仁宗宝元二年尚书工部郎致仕
卒年八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华阳人字渭父,一作渭卿自号谷子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以学行为乡里所称。
甚得张咏器重。
累官知荥州。
神宗熙宁中致仕。
卒年八十七,一作九十。
有《孔子弟子传赞》、《道德经疏》、《张乖崖语录》、《谷子》及歌诗杂文。
全宋诗
李畋字渭卿号谷子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宋代蜀文辑存作者考》),授恒宁主簿
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大理寺丞泉州惠安县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六),迁知荣州
年九十卒。
事见《渑水燕谈录》卷七。
有歌诗杂文七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李畋集》十卷,均佚。
全宋文·卷一八九
李畋字渭卿自号谷子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以学行为乡里所称。
知州张咏敦勉蜀士就举,遂登淳化三年进士第
历授恒宁主簿国子监说书
天圣初大理丞泉州惠安县
终知荣州
熙宁中致仕归,卒年九十。
有《孔子弟子传赞》六十卷、《张乖崖语录》二卷、《道德经疏》二十卷、《谷子》三十卷、《该闻录》十卷(存一卷)、歌诗杂文七十卷等。
见《渑水燕谈录》卷六,《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宋史·艺文志》,雍正《福建通志》卷三○。
又《宋史翼》卷二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鼎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中实
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
晋江县,建问政堂,辑《论语》有关政事者书于壁。
又建县学及孔子
通判处州,官至朝奉郎
少受学黄干,精于《》。
有《礼学举要》、《礼学从宜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仲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奉新人字咸和
胡仲尧弟。
太宗淳化五年,奉兄命,至阙贺寿宁节。
帝召见,特授试校书郎
真宗咸平三年,复至阙贡土物,改大理评事
建本县孔子,颇为宏敞。
后以光禄卿致仕。
卒年七十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处州缙云人
高宗绍兴三年进士
浦城县,约民垦荒田,满三年乃征,至期户税倍增。
兴学校,修孔子,暇则召属吏训以诗书、法律。
考满,迁知江陵府
官终焕章阁待制
全宋诗
朱藻字元章缙云(今属浙江)人。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调汉中簿兼尉。
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
由知浦城县通判江陵府清光绪浦城县志》卷一九),官终焕章阁待制
有《西斋集》十卷,已佚。
事见清康熙缙云县志》卷四、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熠
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曾熠字定远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杨简学,得慈湖《己易》、《孔子閒居解》二书刊之,以开悟后学。
见《慈湖遗书》续集附录,《宋元学案》卷七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道辅北宋 986 — 10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1039 【介绍】: 兖州曲阜人字原鲁
初名延鲁
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
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学究出身,五年复举进士及第
仙源县
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知泰五州留守南京
召为左正言知谏院,受命日,上书请章献太后归政天子。
论奏曹利用罗崇勋窃弄权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
仁宗明道二年权御史中丞,以谏废郭后出知泰州,徙兖州
复入为御史中丞,性鲠挺特达,遇事弹劾无所避。
因为程琳辨,出知郓州,道卒。
全宋诗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鲁初名延鲁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
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迁知仙源县
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
出知郓州青州,还判流内铨
复出知、许二州,徙应天府
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为右谏议大夫
出知泰州,徙徐州兖州,在兖三年,复入为御史中丞
宝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郓州,至韦城卒,年五十四(《临川先生集》卷九一《给事中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鲁字原鲁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释褐彭原幕,擢知仙源县,主孔子事。
召为左正言,未几为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奉使契丹
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徙青州,还判流内铨,复出知、许二州,徙应天府
明道二年,召权御史中丞,因谏止废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衮州,复入为御史中丞
宝元二年,因言程琳事,为宰相张士逊所卖,出知郓州,道卒。
事迹详张宗益《宋守御史中丞太尉孔公后碑》(《阙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黄岩人字汉臣
事父母至孝。
以祖荫入官。
永城县,出俸钱修新孔子,建学舍数十区,亲为讲学,为当地父老所称。
通判梓州,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仁宗西夏 1124 — 119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仁孝 仁宗 圣德皇帝 1139年—1193年
大庆 1140年—1143年
人庆 1144年—1148年 《西夏书事》以1144年九月改大康五年为人庆元年
天盛 1149年—1169年
乾祐 1170年—1193年 二十四年九月夏桓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4—1193 【介绍】: 即李仁孝
西夏皇帝。
李乾顺子,曹氏出。
十六岁嗣位。
在位时正值金与南宋对峙时期,对外依附金朝,对内修明文教。
人庆三年,尊孔子文宣帝
天盛十三年,立翰林学士院
在位五十五年。
谥圣祖皇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旼北宋 994 — 10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4—1060 【介绍】: 兖州曲阜人,隐居汝州龙兴龙山滍阳城字宁极
孔子四十六代孙。
性孤洁,喜读书。
乐闻人之善,动止必依礼法。
环所居百余里,人皆爱慕之。
人争讼,不听有司而听
仁宗庆历七年,州以行义闻。
嘉祐三年,以荐授秘书省校书郎
四年除守光禄寺丞致仕。
有《易大衍》。
全宋文·卷四○九
孔旼九九四——一○六○),字宁极孔子四十六代孙,隐居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滍阳城
仁宗嘉祐二年六月孙抃荐,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
居数年,召为国子监直讲,辞不赴,即迁光禄寺丞
顷之,起知龙兴县,复辞。
嘉祐五年卒,年六十七。
王安石孔处士墓志铭》(《临川集》卷九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六,《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上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郊庙朝会歌辞
全宋诗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
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
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
”从之,因诏专其事。
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
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
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名曲”。
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
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
《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执谦
孔子五十世孙。
少孤力学,笃意义方,乡党贤之。
有《村居杂兴》、《锡山草堂集》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孔拟
全宋文·卷六一一三
孔拟,原籍曲阜(今山东曲阜)孔子五十代孙,南渡后寓居江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栻南宋 1133 — 11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180 【介绍】: 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张浚子。
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以荫补承务郎参赞幕府,人称其能,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
江陵府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得其欢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卒谥宣
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
有《易说》、《论语解》、《孟子》及《南轩》等。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
浚子。
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
以荫入仕。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
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
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
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
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
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七年卒,年四十八。
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
事见《晦庵》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
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张栻1133—118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曾任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
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
今存《南轩易说》等。
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
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
浚子。
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
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
召为吏部员外郎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
时宰,出知袁州
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
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
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
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
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
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
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临济金刚王
王讳喝。
生声氏
世居性海之滨。
偶事激徒于剑门
幼而孤。
长有气岸。
人威音王。
尝荐之帝尧
任为谏官
于时浩浩怀山。
襄陵洪水致害。
患之。
与四岳谋治。
四岳亟举鲧。
鲧治水亡效。
帝乃震怒。
王于帝前。
麾退四岳。
四岳悚惕。
不敢仰视。
虽未有以献替。
百官惮王。
犹雷霆也。
俄辞爵。
之崆峒之墟。
见混元子
得长生久视之术。
自是夷犹海岱。
世莫得而见之。
虽春秋左氏所寄声伯。
恐亦其族氏也。
汉初。
高帝项羽
争天下。
王在齐海。
闻之喜曰。
此吾有为时也。
遂自齐求见关中
见而悦之。
未及官。
高帝
返旆。
高帝接战于广武
高帝使娄将军挑战且辰
怒甚。
乃亟用王。
于是娄烦弓矢不知堕地。
人马皆辟易。
是日项羽喜剧。
顾谓王曰。
天下事稍定。
吾以夏口处子。
王辗然而笑曰。
夫高世之士。
为人排患释难。
解纷乱。
而亡所取也。
设有取者。
是商贾之事。
喝不为矣。
遂拂衣复归于海上。
厥后霸王不𥪰于汉。
及罹困阨。
中思欲复用王。
而不可得。
因欷歔泣下沾襟。
李唐有天下。
浮图教聿盛于世。
自天子公侯。
靡不宗奉。
王闻而喜曰。
释氏禅门。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可绝无始生死根本。
于是出访其道。
江西马祖大师
祖授以向上纲宗立地成佛之旨。
王大悦
颇觉平昔所用粥饭。
气廓如也。
祖复迁之特室。
以正法眼藏𢌿之。
王再拜辞曰。
是非喝所敢当也。
祖慰勉之。
会百丈再参。
祖竖起拂子。
丈曰。
即此用离此用。
祖挂拂子旧处。
丈拟议。
祖遽以王用事。
丈震聩三日。
大悟
王名声由此复振于世。
黄檗运公初见百丈。
丈举前挂拂话。
次偶及王。
黄檗不觉吐舌。
未几临济大愚言下发明。
黄檗大机之
遂忽见王。
于是气增十倍。
自此临济王从事
出没卷舒。
互相显发。
如雷如霆。
四方震骇。
学者自远而归之。
凡三圣兴化大觉之流。
其大机大用。
皆自王而启之。
故当时畏惧。
莫有膺其锋者。
因目之曰。
金刚王宝剑。
或曰。
踞地师子。
或曰。
探竿影草。
其威誉功烈如此。
时无位真人。
王同临济
觉者多昵无位真人。
济廉知绐曰。
无位真人是甚乾屎橛。
其后学者方一意宗王
及济将终。
谓众曰。
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
三圣曰。
争敢灭却。
济曰。
向后有人问。
汝作么生。
三圣亟以王为对。
济曰。
谁知吾正法眼向遮瞎驴边灭却。
洎济示寂。
王慨然叹曰。
性海吾乡也。
法界吾宇也。
威音王吾戚也。
吾受知于
成名于项羽
自吾舍俗归释。
晚得临济全提大用之人云亡。
吾已矣乎。
后五百岁。
必假吾以禦
而出乎凡夫曰矣。
遂不知终。
既而果然泛泛者。
皆窃王声事。
其邪正真伪。
竟莫之辨。
汾阳偈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英灵衲子由是想见王之风乎焉。
其府属。
曰宾曰主。
曰照曰
皆有功于宗门云。
赞曰。
予于无尽藏。
得异书焉。
若世所谓金刚圈棘蒲木上座。
及王之机缘。
皆见其始末根绪。
非若近世泛泛语之。
而不雅驯。
故特撰次之。
然春秋左氏。
王道者也。
至于神降于莘石。
言于魏
犹详著之。
高僧赞宁增修僧传。
号称闳览博识。
而王亲见马祖
陶铸百丈。
夹辅黄檗
而建立临济之宗。
其全机大用。
独冠古今。
光明硕大如此。
而不见书于传。
辈蔽于俗学。
违无尽藏。
觅异书。
不得王之始末乎。
代古塔主与洪觉范古禅师说法有三失。
谓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临济所立。
百丈黄檗
名大机大用。
在岩头雪峰
名陷虎却物。
以为从上佛祖法门。
临济所立。
一失也。
巴陵真得云门之旨。
凡语中有语。
名死句
语中无语。
为活句也。
巴陵三语。
谓之语。
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活句也。
非毁之。
二失也。
两种自己。
世尊偈曰。
陀那微细识。
习气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以第八识为真。
则虑迷无自性。
非真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不开演立言之难也。
创建两种自己。
三失也。
因代书。
以正洪之误。
承古和南。
上书觉范禅师足下。
某老且惫。
谬与传灯之齿。
侧承足下瑰伟奇杰之风。
未即抠衣。
然伏膺徽
伫悦之勤。
良益深矣。
每谓。
滨兹叔世。
释德下衰。
不有卓绝之士。
兴颓禦侮。
障堤末流。
则林间抱道之士。
安能寂住无为
而不虞魔事哉。
往见足下纪述林间录。
精致。
衍绎孰复。
异不之排。
怨不之诽。
使人残膏剩馥。
沾丐后来。
自非闳览洽闻。
孰能尔耶。
某顷隶进士
时颇知读书。
自以不至抵滞。
及剔发游方。
密探佛祖之妙。
则知所以履实践真。
缅悟前习。
特尘垢秕糠耳。
方刮摩铲除。
若不暇岂复有意于人事哉。
足下有撰次僧传之志。
某喜为之折屐。
盖一代至教。
所以震于天下者。
由近古宗匠维持之力也。
足下诚能手发其抠。
使彼典刑事业。
光明舄弈。
传之不腐。
实莫大之幸。
及足下成书。
获阅之。
方一过目。
烂然华丽。
若云翔电发。
遇之骇然。
及再三伸卷。
考覈事实。
则知足下树志浅矣。
夫文所以纪实也。
苟忽事实。
而高下其心。
唯骋歆艳之文。
杨子所谓。
从而绣其盘悦。
君子所以不取也。
其裁剸八十一人。
谅希九九之数。
亦吾宗伟人能事。
备于此矣。
若某无似之迹。
弃之可也。
特蒙记著。
而罪以说法之失者三。
其一曰。
判三玄三要。
为玄妙三句。
其二曰。
罪巳陵语。
不识活句。
其三曰。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
诚足下明鉴若此。
然某说法。
绝不喜人传之。
往往误为灵源禅师见赏。
以谓有补于学者。
不意返获罪于足下。
灵源盖宗门一代典刑。
足下既以某说法有过。
能不波及灵源乎。
孔子曰。
是而可忍。
孰不可忍。
请试辨之。
夫开三玄者。
盖一期善巧方便。
简别机缘。
以启大道之深致。
非私设偏见。
而苟异于佛祖也。
固尝谓。
三玄法门。
是佛祖正见。
临济独标三玄。
以立宗旨。
盖亦归佛祖之极。
岂别私有一法附耳而密传。
若果私有。
则为纤儿佞夫。
献奸纳贿。
而私取之矣。
曷得为天下公传之大道乎。
是之临济之道。
即佛祖之道。
佛祖之道。
即天下之大道也。
且分三玄。
而三要不分者。
盖玄既分。
则要在其中矣。
汾阳偈云。
三玄三要事难分。
诚使不分。
则不应言难。
既曰难分。
则是可分。
而但难之之谓也。
今予分难分之法。
以激学者专门党宗之弊。
直指妙悟为极则。
于何而不可乎。
足下谓。
三玄在百丈黄檗
但名大机大用。
雪峰岩头。
则名陷虎之机。
某谓。
三玄是佛祖正见。
然则今称谓虽异。
其实则一也。
某与足下之论。
殆冥合矣。
何必以人情相訾乎。
复谓。
以气槩人。
则毁教乘。
以为知见。
及自宗不通。
则又引知见以为證。
噫斯言过矣。
夫具眼宗师。
道性如故。
法性亦如。
法性如故。
岂有听说自他之异。
要在临机
抑扬纵夺。
为人去钉楔。
脱笼头而已。
此从上宗门说法之仪式也。
奈何谓之以气槩人乎。
足下为书。
必欲扶持宗教
既有是志。
而不探佛祖之心。
则虽舞等奋辞。
愈疏脱矣。
然则开三玄之失非也。
巴陵语不识活句者。
此足下读书未审耳。
巴陵亲见云门者也。
方云门在世。
气宇如王。
其肯以语句为事。
尝曰。
此事若在言句上。
三藏十二分教。
岂是无言句。
奈何巴陵未旋踵。
而违戾师教。
矜能暴美。
求信于人。
以谓将三转语。
足以报答云门。
更不为其作忌。
予故鄙其自屈宗风。
以为语句。
便后世泛尔之徒。
矜驰言语。
丧失道源。
巴陵始也。
又曷尝谓。
其语非活句乎。
蒙示教曰。
有问。
提婆宗。
答曰。
外道。
是可以鉴作死语。
然则僧问德山。
如何是佛。
山云。
佛是西天老比丘
亦应鉴作死句也。
夫岂然哉。
宗师临机大用。
要在悟物而已。
讵若搜章摘句之学。
以工拙较耶。
果以工为活句。
拙为死句。
鸟窠吹布毛。
亦拙矣。
侍者何由悟去哉。
承论巴陵三语曰。
谓之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则赴来机活句也。
呜呼此失之远矣。
夫死句活句。
虽分语中有语语中无语之异。
然在真实人分上。
棒喝讥呵。
戏笑怒骂。
以至风声雨滴。
朝明夕昏。
无非活句也。
岂唯玄言妙句而已哉。
必如足下。
以无理而赴来机。
为活句。
标为宗门绝唱。
则从上宗师答话。
俱无准的。
第临时乱道。
使人谓之。
语则无理。
谓之非语。
则赴来机含胡模棱而已。
于戏其以宗门事。
当儿戏乎。
且吾教经论。
大义粲然。
史氏犹以为华人好谲者。
攘庄列之语。
佐其高层累驾。
腾直出其表而不信。
况足下自判宗门旨趣如此。
使彼见之。
能不重增轻薄。
足下略不念此何耶。
然则予所以罪巴陵者。
以其衒语句慢师资。
而昧大体也。
足下则爱珊瑚枝枝撑著月之句。
夫罪昧大体。
而矫弊公论也。
泥好句而斥公论。
天下其以为当乎。
然则不识活句之失非也。
开两种自己。
不知圣人立言之难者。
某所以开之之意。
于答施秘丞二篇中。
备言之矣。
盖禀佛祖懿范。
为末代学者。
明示根本。
使舍日用光影。
直了空劫已前本来自己也。
由今时多以机辩玄妙为极则。
故说二种。
以验浅深。
然如来以三身设化仪。
少林以皮髓别亲疏。
洞山以偏正立宗旨。
至于马鸣。
则以一心开真如生灭二门。
予故驾此之说。
以救末代学者弃本之弊。
非不知圣人立言之难也。
足下所举首楞严偈。
盖解深密经偈耳。
且教乘五时之异。
学者不得不明。
如深密经。
即第三时教。
说不空不有。
破第二时之空教也。
若首楞严。
即第五时说了义教。
当是时大机可发。
故为阿难。
开示成佛法门。
其曰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者。
盖圣人重举解深密经。
以谓往昔根未熟时。
常不开演。
非谓说首楞严时也。
足下不究前后五时之异。
妄谓圣人恐惧立言之难。
且世尊曰。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讵有自在法王
不敢决断真妄。
椰榆其事。
首鼠两端。
而贻惑后人乎。
又诸经标列法门。
千修万件。
曷尝以之为难。
而置不辨耶。
承高论曰。
以第八识言。
其为真耶。
则虑无自性。
言其非真耶。
则虑迷为断灭。
故曰。
我常不开演。
噫予每读至此。
未尝不废卷而痛惜也。
何则。
世尊云。
识真空。
性空真识。
净本然。
周遍法界。
湛然常住。
足下则谓。
圣人亦不敢以为真。
又不敢以为非真。
使世尊果颟顸如此。
则三界群生。
安所归仰乎。
足下平生蹈伪。
至此败灵尽矣。
夫首楞严者。
决定直指一心本来是佛。
不同他教。
足下又谓。
二种错乱修习。
亦不敢间隔其辞。
卢于一法中生二解。
然世尊非怀多虑者也。
经云。
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
汝暂举心。
尘劳先起。
是则圣人种智妙圆无施而不妙虑也者。
即众生攀缘妄心也。
予禀种智说法。
足下一以妄虑沮毁之。
及引经。
又非允当。
然则不知圣人立言之失。
非也。
夫言迹之兴。
异端所由生。
自非明哲禀正义辞而辟之。
则生生趋竞。
而宗涂替矣。
予闻之。
昔吾宗盛时。
人人以道德实行。
光明于世。
未始贵于立言。
及德之衰。
于是始立僧传。
今足下复出新意。
迹赞辞。
行褒贬。
是为作者职也。
于何不探春秋之旨乎。
春秋正一王之法。
以权辅
以诚断礼。
以忠道原情。
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
此其大略也。
某开二种自己宪章佛祖懿范。
俾学者黜玄解而究本。
所谓以权辅者也。
巴陵溥师。
资珍语句。
所谓以诚断礼者也。
分三玄启大道深致而矫弊。
所谓从宜救乱。
因时黜陟者也。
凡此盖乃心弘道
以敦出家大节。
足下一切毁之则失。
所谓以忠道原情者也。
凡足下之书。
既谬圣人道。
又乖世典。
安狂行褒贬乎。
至于诋訾照觉不取死心。
亦失体之甚。
陈寿求采。
班固受金。
亦不尔也。
自述宝镜三昧。
则托言朱世英
得于老僧
自解法华。
辅成宝镜之辞。
置之九峰传。
则曰。
石碑断坏。
有木碑。
书其略如此。
噫兹可与合眼拿金。
而谓市人不见者。
并按也。
夫宝镜三昧。
洞山虽云受之云岩。
盖验人亲切之旨。
未应作为文具而传之也。
又佛祖之法。
等心普施。
虽异类不间。
讵有门学者窃听之。
而咒令倒痾贤圣之心。
果匾曲尔乎。
又其辞曰。
重离六交。
偏正回互。
叠而为三。
变尽为五。
洞山传达磨宗旨者也。
重离卦则伏羲文王之书(果若此言。
则是洞山□□林宗旨。
而传伏羲文王之书。
依彷离卦而建立五位。
洞山大宗师也。
肯尔哉)。
足下公然凿空缔立。
而诬冈之。
其罪宜何诛焉。
大抵事有昧于实。
害于教。
人虽不我以。
其如神明何。
足下讥揣人。
不少矣。
返更冒荣致谴。
许敬宗面与修晋史。
晚陷佞臣之名。
后世遂以晋史。
非出正人之手。
而弗重切。
幸惩艾前失。
深探道源。
履以中正
然后从容致思揖让钩深。
著为法度之典。
贻之后世。
规得失。
定正邪。
而断以列圣大中之道。
使万古莫敢拟议。
若达磨辨六宗。
则予亦甘心受诛于足下。
夫何言哉。
既不能尔。
予是以强颜一起。
与足下审订伪妄。
使吾门来者。
无蹈足下之覆车。
亦某终始尽忠于佛。
而行传道辟邪之志气也。
干冒慈严。
伏幸恕罪。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